关于某条嘟文的吐槽 

在版聊上看到那个收集精神科就诊体验的嘟,只能说精神科本土化的发展真的挺困难。首先我们就是个人文关怀做得很差劲的国家,再加上诊断精神疾病不像诊断其他疾病一样去依赖各种生理指标就OK的,医生问诊要花很长时间的,然而“追求效率效益”的我国医院肯定不会给够医生时间。结果就是模板化过场式的问诊,病人和医生都感觉到敷衍。(可是10-20元的挂号费本来就不可能买到医生这么多时间)
然后再谈强制住院的问题,那条嘟文说患者和家属不同意住院,但是被发现自残后是一定要强制住院的…我想说umm不然呢?如果你正在发病中,你其实很难理性地确认自己当下的状况,何况已经有自伤了,难以自控的你和拎不清的家属,能够确保事件不会进一步恶化下去吗?
还有那句“不要治疗能润就润”,当然我也认为国外肯定在人性化这点做的会好很多,但是治疗的原则是不会变的,某些情况下还是会要求住院甚至约束你的呀…

Follow

关于某条嘟文的吐槽 

@norestnolife 只针对10-20元买不到医生那么多的时间这件事,我在上海市精卫的先后就诊过4位医生,从她们200块一个号的普通诊疗到800块20min-30min的心理咨询,就医体验统统是就那样。如果你觉得医生的价就是200块5min有时甚至因为她们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开药就对了2句话可以迅速结束叫下一个号,那我确实无话可说。医生问诊要花很长时间的,没错,但是除了初诊之外时间都非常赶,我没觉得医生有很尊重患者疾病甚至是患者本身。不是完全不尊重,但也确实没多尊重。
当然你可以说是我运气不好,也很有可能,我就是没碰到合适的医生。不过上海市精卫+专家号+多次不合适换医生,我自认投入了很多成本,许多患者根本做不到我这种投入,但加上所谓的概率,最终结果这就是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心理疾病人的就医现状,这值得乐观?本土化发展确实困难,哈哈,这群医生和我们这群患者互相成就谁也跑不了责任呗。

· · SubwayTooter · 1 · 0 · 0

关于某条嘟文的吐槽 

@ling3 你说的很对,国内就医环境在我看来真是a piece of shit!在找到合适自己的医生之前需要投入这么多试错成本,换谁谁能顶得住啊,就算钱包顶着住可心理顶得住二次伤害吗?我也不会为不负责的医生开脱,没有医德和足够专业素养的医生却还在那里敷衍真的很恶心;可能因为200就能买到我1h的时间,最后我实际拿到手的只有20,就当我在酸那些人吧 :11134: 就这破体制我这怎么乐观得起来…

关于某条嘟文的吐槽 

@norestnolife 对,我觉得中国大陆医生自身在体系里面本身就很难……大部分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薪酬都很不匹配,而且这还没算上成为一位医生之前一个人的投入,只能说和其他烂工作比更好……同时病人的体验也真的不行,甚至不仅是精神科心理科。任何科室患者都是相对医生而言的弱者,一般都医生说什么是什么,但就诊体系对于广大文化有限的人来说也挺复杂,感觉医生很惨,患者也很惨,一些患者爆发甚至伤害了医生更是彻头彻尾的惨剧。就 啊哈哈 烂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Retire Now!

这里是retirenow.top!我们的心声是——不想上班!我们的目标是——早日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