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_cat:
紫色只存在於我們的大腦裡 https://www.snexplores.org/article/color-purple-exists-only-in-brain
紫色作為一種色彩,其實並不存在於物理的電磁光譜上,而是大腦為了解決接收到相互矛盾的視覺資訊所「發明」的顏色。當我們看見紫色時,同時刺激了眼睛中對紅色敏感的長波視錐細胞與對藍色敏感的短波視錐細胞。然而,在可見光譜中,紅色與藍色分別位居兩個截然相反的端點,按理來說不應該同時刺激兩端的細胞。為了處理這種矛盾訊號,大腦透過彎曲原本直線排列的可見光譜,將端點相鄰,使紅與藍兩種顏色緊靠在一起。在這過程中,就誕生了實際上不具有單一波長的非光譜色(nonspectral color)──紫色 (purple)。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於紫色,紫羅蘭 (violet) 是存在於可見光譜當中的一種光譜色,具有實際的波長。
文章進一步指出,所有顏色都可視為大腦的建構物,以將來自眼睛視網膜中視錐細胞的神經訊號翻譯成視覺體驗的方式呈現。我們眼睛的視錐細胞可分為對長波(偏紅)、中波(綠黃範圍內)與短波(偏藍紫)波長敏感的三種類型。可見光波長範圍極為狹窄,僅約落在 350 奈米至 700 奈米之間,僅占整個電磁頻譜極小的比例(0.0035%)。光譜上的顏色逐漸遞變,每一種都是由特定波長或波長組合刺激不同視錐細胞所產生。但只有紫色是透過紅藍兩端波長組合而產生,來自大腦的「特別設計」。
在 Hacker News 討論區中,許多留言者對於「紫色只存在大腦中」的說法感到趣味且認同,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說明人類的知覺如何將現實建構成我們的主觀體驗。有幾個使用者補充了顏色知覺科學的觀點,指出其他如粉紅色或棕色等顏色,也都屬於在色彩空間中的非光譜色,同樣不是代表特定單一波長,而是大腦所整合出來的結果。
另外一些評論者提出補充說明,提到色覺概念其實比單純波長與視錐細胞的互動更複雜,色彩的感知還依賴環境光照、背景對比和大腦視覺處理的脈絡判斷等因素。因此「紫色只存在於大腦裡」這句話應當被理解為一種有趣且簡化的表達,而非絕對的科學事實本身。
也有人引用了視覺神經學上的現象,討論了所謂的後像效應(Afterimage Effect)──當人長時間注視某個顏色時,再看向白色的表面,就會浮現出與原先顏色互補的後像,透過這種方式大腦甚至可以觀察到正常生活中不存在的顏色組合,由此凸顯了色彩在實踐上其實來自大腦內部的處理機制,而不僅僅是波長刺激眼睛的結果。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583283
@fatelab 求签 准备
@board 今早有不法分子泄露了过去15年内申请过纽约大学(含上海和阿布扎比分校)任何专业的人的个人资料,公开的资料中包含个人姓名、出生地、居住地、种族、国籍及居留状况、过去就读的学校、申请过的专业及其结果;骇客应该还有SSN及地址。另见 https://nyunews.com/news/2025/03/22/nyu-website-hacked-data-leak/ 。受影响的诸位建议尽快冻结信用记录。
至少我必定会泪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