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话题,我还想表达一个揣了很久的想法。近年来,情感琐事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大众讨论中。到处都是“快跑”“劝分”,选边站队,或者是拉出“阁楼上的疯女人”“精神男人”等概念,继续选边站队。小作文满天飞,扒一扒满大街,各种口诛笔伐。但是这样真的能解决关系中的问题,或者说,关系中的问题真的应当如此处理吗?
所有的关系都是共谋的结果,是人格与核心需求的相互匹配,两人之间真实发生了什么,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而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难以处理情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从养育环境内化而来的自我客体化。
比如,和一个自小被压抑生本能、剥削情绪价值,被要求“乖巧”“懂事”“听话”“孝顺”的女孩谈论“爱”很危险,因为她的认知系统是完全混乱的。感受层面上她会因为养育者的各种伤害感到痛苦,这一定不是“爱”会给人带来的感受;但理智层面上,那毕竟是把自己养大的人。痛苦却无法痛恨,于理于情都没有原因选择离开。在这种身心无法协调的紊乱中,她往往会在无意识中作出选择,一遍遍回到这种因为“熟悉”而有安全感的关系中,再次成为工具和血包。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需要把私事发到网上,请别人帮忙判断自己是否要继续。因为主体性被摧毁的人,无法做出对自己喜恶的判断,仍然需要靠看别人“脸色”过活。有时候事主表现得“听劝”,反而是更糟糕的情况。
作为旁观者,我也越来越厌倦从个体身上上升到社会层面,简单把一些人归类为受害者或者加害者,冠之以结构性问题便作了结。对于个人来说,其人格结构和心理模式,来自于独特的经历和体会。而学会看懂一个人,就是在学会看懂我们自己。
@bokuwainai 感觉要把这个情绪从一个人身上引到另一个人/物身上,火秤只在中间充当一个传导的媒介。
@fatelab 求签 去rundlemall买东西 量子
@fatelab 求签 今日吉凶 量子
@everythingturnsnull 哎也是,s11和s12记忆确实很深刻,不知道,感觉我对竞的感情和记忆在上周geng输了之后就变奇怪了。
@everythingturnsnull 我也是,但好像关注的焦点永远不会是决赛失败的那一个。
如果我是我,我只是我。
当然我也可以是你爹(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