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同样深远的一个影视情节是在我还没成为同人女,只理解异性恋感情的阶段里,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男主角被囚禁在反派男的地牢中并被反派男反复殴打最终强奸。男主角逃出后有一段时间无法从先前受折磨的阴影里恢复,女主角始终陪在他身边,听他倾诉那些遭遇。在某一次男主角浑身颤抖着复述那段痛苦经历时,他的脸上除了痛苦,还有一些迷惘,他讲到自己被强奸的耻辱遭遇,讲到最后很轻很轻地说了一句:…it wasn’t all pain
幼小的我在面临这个时刻时遭受到非常剧烈的冲击,但当时我并不完全理解。后来很多次我在理解一些事情包括我在书写在安排一些事情的时候,我都在想这一句。如果是纯粹的恨,纯粹的痛,纯粹的遭遇,并不是人承受痛苦的极限,也并不是人情感深度的触底,我喜欢这里面残忍的说不清楚的部分,喜欢人根本不懂自己在抵抗什么,喜欢人在这些时候的软弱。喜欢人和这个形态的折磨相遇的样子
But it wasn’t all pain
那这里还有什么呢,对你来说?
@hagemaru0018
文字版:网传晒被子后的“阳光味”是螨虫被太阳烤熟的香味,实为谣言。太阳的温度只能令尘螨脱水而死,不足以将其烤香。丹麦哥本哈根大学Matthew S.Johnson团队利用气相色谱检测了被阳光晒干的毛巾,发现其比室内湿毛巾多了几种有机化合物。其中2-甲基丙醛有果味、烘烤味,甲基丙烯醛有花香,2/3-甲基呋喃有巧克力味。它们组合起来,就是“阳光味”的来源。而它们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紫外线使织物的染料、柔顺剂等分子变得活泼,与空气中的其他化合物发生了反应。
@fatelab 求签 选择租这个新房间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量子
@fatelab 求签 十二月运势 量子
@fatelab 求签 这周买车是不是好事 量子
@fatelab 求签 在小红书上分享本专业信息安全吗 量子
@fatelab 求签 今天认识的这个人对我是否危险 量子
借此话题,我还想表达一个揣了很久的想法。近年来,情感琐事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大众讨论中。到处都是“快跑”“劝分”,选边站队,或者是拉出“阁楼上的疯女人”“精神男人”等概念,继续选边站队。小作文满天飞,扒一扒满大街,各种口诛笔伐。但是这样真的能解决关系中的问题,或者说,关系中的问题真的应当如此处理吗?
所有的关系都是共谋的结果,是人格与核心需求的相互匹配,两人之间真实发生了什么,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而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难以处理情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从养育环境内化而来的自我客体化。
比如,和一个自小被压抑生本能、剥削情绪价值,被要求“乖巧”“懂事”“听话”“孝顺”的女孩谈论“爱”很危险,因为她的认知系统是完全混乱的。感受层面上她会因为养育者的各种伤害感到痛苦,这一定不是“爱”会给人带来的感受;但理智层面上,那毕竟是把自己养大的人。痛苦却无法痛恨,于理于情都没有原因选择离开。在这种身心无法协调的紊乱中,她往往会在无意识中作出选择,一遍遍回到这种因为“熟悉”而有安全感的关系中,再次成为工具和血包。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需要把私事发到网上,请别人帮忙判断自己是否要继续。因为主体性被摧毁的人,无法做出对自己喜恶的判断,仍然需要靠看别人“脸色”过活。有时候事主表现得“听劝”,反而是更糟糕的情况。
作为旁观者,我也越来越厌倦从个体身上上升到社会层面,简单把一些人归类为受害者或者加害者,冠之以结构性问题便作了结。对于个人来说,其人格结构和心理模式,来自于独特的经历和体会。而学会看懂一个人,就是在学会看懂我们自己。
如果我是我,我只是我。
当然我也可以是你爹(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