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你说的对,但男的破防不只是男的破防,“男的破防”四个字是“我喜欢看”和“爱看好看”的意思,也是自letterbox五星五分、豆瓣五星十分和imdb十分外一个综合性逆向评价体系,由全球男性共同运营,无论阳痿贵贱,无论肤色种族,在此实现英特耐雄纳尔的伟大理想。在该评价体系里,得分越低就得分越高,越难看就越好看,评价方面有脆弱自尊的受损程度、狭隘的审美、对白人的爱的忠贞程度、我靠这女的真讨厌、我来考考你、谁要娶这种女的等。其中,以中国大陆地区的豆瓣为突出代表。男的破防一直是优选好电影的代名词。

#多读点
《牛奶小史》
虽然以前就知道喝牛奶是近现代才形成的习惯,但没想过牛奶有这么多让我大脑发光的知识()也就是思维盲区,可能这就是越熟悉的东西越难意识到不对吧。就比如说都是家畜人类为什么不喝猪奶,原因是因为猪被很多文明视为“不洁之物”,而且母猪每次排乳只有10-30s,奶牛可以有2-5分钟,母猪乳产量也比较少没办法达到工业标准,然后作者还说老鼠猫狗奶不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和猪奶一样。我:(大脑发光)(原来人类除了小牛犊还想过抢老鼠猫狗猪的奶喝)

明天就是除夕了。给大家推荐一批适合春节期间看的喜剧,热闹、甚至有点疯狂的喜剧。都不是主流商业片,但质量和口碑双佳。 

首推黄建新的早期作品!黄建新的喜剧特别适合跟CCTV央视春晚对冲。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各阶层普通人的生活,对中国社会面貌有相当幽默和丰富的呈现。这些喜剧跟家人朋友一起看也非常合适。
《背靠背,脸对脸》1994
文化馆副馆长升职记,在一个小问题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官场生态。
《打左灯,向右转》1996(标题因为政治隐喻太强后改为《红灯停,绿灯行》)
几个境遇迥然不同的人因为学车而聚集到了驾校,发生了许多或喜或悲的故事。
《黑炮事件》1986
不能算喜剧,但同样推荐。一个工程师被怀疑为通德间谍,具现了领导的想法就是最大的法。

斯坦利·库布里克《奇爱博士》1964
冷战背景下,一个美国将军执意发动核战争,美苏两方合力阻挠。整部影片的情节和人物都异常荒诞和癫狂,笑点也给得很足。如果接不住影片抛出来的政治梗,可能会觉得有点不明所以。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地下》1995
南斯拉夫二战至冷战期间,三个友人身上发生的荒谬传奇。你可以把它看成生命的狂欢,也可以看成绝望。很多人都会用“伟大”来形容这部作品。
《黑猫白猫》1998
围绕一场婚礼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闹剧,苦难和欢乐同时滚滚而来。比《地下》的政治意味弱了很多,但风格类似。

比利·怀尔德《玉女风流》1961
冷战时期发生于西德的闹剧,富豪的女儿爱上了东德的工人,给她父亲的下属一家人带来了大麻烦。全程德三和苏联笑话不停,氛围轻松欢乐。怀尔德的《桃色公寓》《你逃我也逃》也是假期好选择。

阿基·考里斯马基《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1989
一支芬兰摇滚乐队前往美国打拼事业的故事。考里斯马基的喜剧惯于天真的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遭遇既好笑又惹人同情。喜欢这种冷幽默的也推荐他的《没有过去的男人》《波西米亚生活》。

雅克·塔蒂《我的舅舅》1958
来自乡下的舅舅进城和姐姐一家人相处的故事,温暖又很有趣。全片只有极少独白,节奏也比较慢,跟其他人在一起看可能会觉得气氛不足。塔蒂的喜剧片更推荐自己偷着乐。喜欢这一部的可以可以接着看《于洛先生的假期》《玩乐时间》。

@board

吃干荔枝,想起师父说过一个非常凄厉的魔幻现实主义故事。
旧社会的时候有位小姐不行经,无法生育,每到经期只是剧痛,不流血,找了各路医生来也治不好,最后虚弱地死去了。这位小姐人很好,临死前还要求医生解剖自己的尸体,说如果能弄清楚是什么东西在肚子里作祟,能让天下女子少受一项痛苦也是好的。家人就应她遗愿剖了,剖出一颗硬梆梆的红石头,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这时候有个道士听说这件事,觉得是件宝贝,问她家里人讨来石头,镶嵌在宝冠上,做法事的时候就戴着这个冠。后来他去一户人家做仪式,这家人把宾客吃剩干果剩下的荔枝壳,荔枝核扔火盆里烧,结果这个烟一熏,道士头冠上那红宝石顿时化为鲜血,流了一脸……
从此中医们就知道荔枝核是破淤血的猛药。

总体是一个物类相感,说迷信又没有鬼怪,朴素经验唯物的故事,但总觉得那个流血披面的情景太有冲击力,仿佛背后另有一些幽深。

看到有人不知道梅西不上场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简单讲一下。 

一般来说这种友谊赛/表演赛会签详细的合同规定球员的上场时间,如果不上场要怎么处理等等。而港府不是直接和迈阿密对接,中间还有一个主办方。这个主办方跟港府的合同是梅西会出场半场比赛,但跟主办方迈阿密国际的合同有伤病豁免条款,包括梅西在内的明星球员有伤病可以不上。因为港府已经认定梅西一定会上场,所以赛事规格和票价这类东西都搞得很高,牛皮吹得很响亮。结果就是,梅西受伤了,没上场。
球迷当然很生气,要求主办退票退钱。港府也很生气,觉得丢脸跌份儿,办这么大一个活动,明星们和特首亲临现场,这么大的面子只给到迈阿密那小猫两三只,没给到正主。但跟迈阿密那边并没有梅西必须出场的合约,所以从迈阿密那边拿不到任何赔偿以及退款。主办方现在也已经跑路了。港府不可能自掏腰包给观众退票报机酒。为今之计只有把梅西竖起来打,都是因为梅西辱华,看不起中国人,才会故意不上场,让大家发泄一下怒火,最好忘记退款这回事,别把火烧到港府头上。

祝象友们在新的一年中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与多名异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频繁出入高档场所
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巨额财产
隐瞒境外存款
私分巨额财产
利用影响力
收受数额特别巨大的财富

我觉得妈妈不仅仅是给予肉体生命的人。或者说,妈妈甚至可以不是怀孕生产的人。

妈妈应该是那个,允许你觉得委屈、原谅你觉得挫败,然后把怀抱借给你躲的人。

但这么定义的话,很多人就没有妈妈了。这样也挺令人难受的。

这篇关于中国50年代到80年代女性劳动的文章非常有意思,追溯了现在也经常被引用的“铁姑娘”、“男女都一样”的原始语境,并且提供了经历过那个时期的“铁姑娘”们自己对那段经历的回忆感受。

让人特别感觉复杂的是“铁姑娘”和“男女都一样”出现的偶然性甚至“阴差阳错”(e.g. “女子xx队/班”并不是有意识计划的结果而是事实上存在后的价值发掘)。让女性获得政治经济地位和性别平等并不在国家的agenda上,而是试图“动员”/征用更多劳动力的举动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unanticipated consequence。但当国家看到这个latent function对自己的潜在有利后,它被作为一种典范进行了大力宣传。这其中产生了一些女性提升自己境况的机会,但也从始自终没有撼动过“男性占据更高的管理层”和“男性得到更高报酬”的status quo。

另一个很fascinating的点是“历史”宛如“故事”的被反复重述和每一次重述的区别。这让我想到法语里“历史”和“故事”就是同一个词"histoire"。而正如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一文里谈到的,与被固定下来的基于文字的小说不同,“故事”是和“讲故事的人”紧密联系的,每个讲故事的人会根据自己、听的人、他们身处的时空去“重述”故事。“铁姑娘”和“男女都一样”的这段历史作为一个case study也展现出了这样的特性。

而“铁姑娘”和“男女都一样”成为可以脱离历史存在的slogan之后,它们的语义漂移就更加灵活并且不易被察觉了。这一点在当下大众(尤其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提起它们时作为positive的国家(曾经)支持性别平等例证(用以反衬当下的倒退)时更明显。语义漂移是一种随着历史时间中人们使用语言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刻进石头里”的唯一正解。但另一方面,又很难说这种漂移是完全“自然发生”、没有rhetoric/popaganda的推动。这本身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像“铁姑娘”的偶然出现到成为官方宣传中的典范。

“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mp.weixin.qq.com/s/uNXJ7FgXPub

我自己熬过生活的小窍门就是,计划在十年后的某个确切日期自杀。如果今天过得很好,那么自杀日期可以往后延一天;如果今天过得很想死,那就不延。

这样做的好处有:
1.每天都在考虑严肃的生死问题,导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放在心上了,很多无法解决的情绪问题有了解决方案,那就是稳步迈向死亡;
2.每个过得很开心的日子都面临着高额奖励,指24小时的寿命;
3.如果真的活到了我定的自杀日期那一天,那么我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自杀的人都确信自己想要自杀,因为我已经累计过满了十年的苦日子。

我从2007年开始就以这种方式在算日子了,现在苦日子甚至还没攒满一年。

亲戚:你这个岁数过去的人都抱俩娃了
我:你这个岁数过去的人坟头都长草了😊

走过路过的朋友!想要学习钩针么? 或者是有兴趣学习钩针但是看不懂教程!

(拍胸脯)还在为莫名其妙的钩针文字解说和图谱而犯愁么!看了我的教程,一天内保准你学会钩针基本技巧!管它文字还是钩针图,看到啥就能织啥

(如果没学会,请不要跟别人说你看过本篇教程, :noii9: 我的名誉由你守候)

heiheihei.ca/crochet101/

#小触手的书房 #钩针

和过年在别人家住比起来工作和公司都像是天堂……

新年愿望是对自己诚实地活着!不要委屈自己去别人面前做奴隶

#我的朋友:「认识你之前焦虑的时候:我还不如去死好了;认识你之后:你们都给我去死。」

不错。不要埋怨自己,要指责他人。

Show thread

刚和另一个回校做答辩的朋友聊了聊,她也经历了三年暗无天日的日子,想起来过去武理的事。遂把前几天写的这篇转公开。

#岭南的日常

龙廷槐(就是清晖园的那个龙氏家族)《敬学轩文集》里有一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顺德民间普遍存在女子出嫁后 “不落夫家” 的风俗。女性婚后仍住在娘家,与丈夫走婚。如果住在夫家,就会被姬友闺蜜耻笑。而且姬友闺蜜之间义结金兰,情同配偶。甚至士绅精英的家族也这样(他们会花钱买妾)。

如此不符合汉族礼教的玩意儿,居然没人管,成何体统。龙廷槐写信给官员,表示他有办法严惩——把这些女性的父亲和兄弟抓起来,交巨款赎人,给她们的母亲戴枷锁游街示众,看谁还敢!

信中还说,当地民众喜欢看戏,剧本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海盗山贼的冒险故事、女将军女士兵的英勇事迹。太可怕了!统统严打!

【惩罚效果怎么样不清楚。但这封信之后,著名的广东海盗郑一嫂和她的海上舰队,即将崛起。女子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零零星星存续到20世纪初。】

关注B站UP“马车进站”详解《千年女优》的系列视频好长一段时间了,感觉是我看过的做得最好的《千年女优》分析。今天发现他又更新了一期,专门介绍了《千年女优》主角千代子原型人物:bilibili.com/video/BV1cU421f73
一共提到了四位女性,每一位都很有魅力,人生际遇也让人感慨,几次看到泪目,必须强烈推荐一下!喜欢今敏的象友不要错过(他更早之前还做过《红辣椒》的分析,也很精彩,都可以看看)
#什么值得看

#什么值得读【一个重要分享】

在“不明白播客”上个月邀请江雪和Ian Johnson 谈中国地下历史的那期访谈发布之后,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现了有人正在更新 Ian Johnson 那本新作《星火:中国地下历史学者和他们为未来之战》的简中译版:writee.org/pithekoussai/

译文我刚刚读完,翻译得非常好,尤其是在原文注释之外还有很详细的译者注,不仅对原文引述的中文诗词有准确还原,也对Johnson原文里的错误作了说明。
甚至在Johnson写到艾晓明纪录片《夹边沟祭事》的部分,完整引述了当事人在纪录片里的原话,比英文原版更准确,看得出来译者是非常用心地在做这件事的。要强烈推荐给关注 Ian Johnson 这本书和中国地下历史记录者的象友们!

从目前已更新的内容来看,无论是艾晓明老师(昨天我还发过嘟文谈到她:douchi.space/@ziwendong/111367 ),还是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Ian Johnson 这本书中写到的的确都是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地下历史记录中最值得关注也最精彩的一批作品,非常适合渴望突破信息封锁、了解更多真相的中国人按图索骥,更不要说后文应该还会有对中国最重要的独立纪录片拍摄者之一胡杰的介绍了。
总之,很值得期待,大家可以收藏起来,关注更新 :blobcatheart:

Show thread

Балдаев, Данциг Сергеевич
↑懒得用电脑打俄语了所以进行一个复制粘贴(
这位是Danzig Baldaev。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传奇、强大、值得尊敬的人物。他的父亲是一名民俗学家,是布里亚特人,是布里亚特族民族志和民俗学的顶尖研究者。他的父亲在1938年被捕,那时Baldaev才13岁。因为当时觉得“人民敌人”的孩子是可以被教化的,所以他在专门为人民敌人的孩子设置的学校呆了几年。长大后他去读了警察学校,并最终在内务部工作。他曾作为狱警在圣彼得堡臭名昭著的Кресты监狱工作过。在工作的过程中,他研究了监狱中犯人纹身的含义,并把这些纹身精心画了下来,他的这些画非常精美,并且他对于监狱纹身研究得很透,所以他的这些研究一度成为了克格勃的内部资料。
他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还偷偷地收藏了很多关于大清洗/古拉格系统的一手信息,并偷偷把这些画了下来。为了保证一切精确,他会采访许多人:受害者,加害者。他的这些画,准确到犯人身上纹身的位置都是反复确认过的。他非常小心地保护着这些资料。一旦这些画被他的同事发现,他就有可能面临与他父亲一样的命运。
他成功地活到了2005年。2004年,他的俄罗斯罪犯纹身百科第一次出版。2010年,他的古拉格绘画第一次出版。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чертям и дьяволам нечего бояться: раньше они опасались священников, шаманов, церквей, монастырей, мечетей, дацанов, а сейчас они в образе людей стали коммунистами, энкавэдэшниками, доносчиками (мелкие черти), комбедовцами.

Show older
Retire Now!

这里是retirenow.top!我们的心声是——不想上班!我们的目标是——早日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