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翻了幾個月米畫師也問了一圈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畫手 ,來問問有沒有接稿的香油!
我只有文字設(古早原耽男實在是沒有圖),想約雙人半身插,預算600上下,比較想要氛圍感濃厚一點的。
因為是第一次約稿對市價不太了解 ,如果有香油願意給約稿相關的建議或者有推薦的畫手請留評,萬分感謝
!!
命数有定:子女30岁未婚莫催,催婚坏命缘祸及自身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子女一到适婚年龄,父母便开始忧心忡忡,四处张罗相亲,言语间满是催促。尤其是当子女到了30岁还未婚,父母更是心急如焚,仿佛孩子的婚姻大事成了他们天大的心病。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催婚这件事,看似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实则可能暗藏玄机。从命理学的角度来看,催婚并非明智之举,很可能会破坏子女的命缘,甚至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命理学中,姻缘是一种极其玄妙的存在,每个人的姻缘都有着既定的命数。就如同宇宙中每颗星辰都有其固定的运行轨迹一样,人的姻缘也在冥冥之中被安排妥当。何时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何时步入婚姻的殿堂,都有着特定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是基于个人的生辰八字、前世因果等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是一种不可轻易改变的定数。
举个例子,有位年轻人,他在30岁时事业刚刚起步,正全力拼搏。父母却因他未婚而焦虑万分,不断安排相亲,对他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相亲,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更糟糕的是,他在父母的催促下,匆忙与一位并不十分合适的人交往,结果两人性格不合,矛盾不断,不仅感情破裂,还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事业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从命理学来看,这就是催婚打破了他原本应有的姻缘命数,导致他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人,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而且,从命理学的因果关系来讲,过度催婚对父母自身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场和运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深厚的血脉联系,这种联系在命理学中被视为一种强大的气场纽带。当父母过度催婚时,会扰乱自身的气场平衡,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运势。这种影响可能体现在身体健康方面,比如容易出现一些莫名的疾病、精神状态不佳等;也可能体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如事业上遇到阻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催婚是为了子女好,是出于对子女幸福的担忧。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往往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社会传统观念,而忽略了子女的个人意愿和他们自身的命数。真正明智的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命运轨迹,相信他们的姻缘会在合适的时间自然到来。在子女30岁未婚的这个阶段,父母更应该给予他们理解、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HashBrown@bgme.me 这不就是盗文网站的概念吗......我服了难道说盗文网站那些人也会觉得自己在“留存火种”(被盗的作者:???
感觉超级恶心……
之前看过一个帖说有天晚上她在家里,路过她家摄像头的时候发现摄像头有个明显的闪避动作,而且还听到了一个男人小声惊呼的声音……她毛骨悚然,赶紧把摄像头拔了。
底下评论有一大堆说发现有人用摄像头偷窥自己的,明显不是个例,而且什么牌子的都有。因为国产摄像头全都是联网的,家里的录像实时上传到服务器,然而并没有什么加密。
还有人说有些黄色网站上传的一些视频很明显是家里的监控………所以警告大家即使装摄像头也不要装在卧室里,然而有些宝妈回复说买监控就是为了看卧室里婴儿睡觉的情况,趁小孩睡着了可以去别的房间做家务
之前还看到有人说应该自己架家用摄像头的网络,用nas啥的。真是服了……现在为了安全地使用某些设备本来应该保证的功能,还得会这个?
罢了,本来老中就为了正常使用互联网该有的功能,还学了一身翻墙技术……
《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其实也可以作为没有患病的人刚入社会的就业建议)
精神病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怎么可能”找到工作,但是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问题是,患者会产生茫然和恐惧感。“我不可能适应社会。”“社会上不会有单位要我。”这样的想法越多,就越会坚信自己没有任何机会。你要明白,“职业”由“职”“业”二字构成,“职”是一种劳动谋生手段,“业”是人生中背负的责任。如果你的疾病是“业”,必然需要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与之匹配,维持平衡。所以,求职时不必过于进行良心审判,也不必苦苦选择。哪怕工作单位不怎么好,只要能找到,就已经足够。因此,不论你对找工作存在怎样的恐惧,不论出于什么理由,你都必须将其抛之脑后,才能开始找工作。
成为上班族之后,从未承受过的重压就会扑面而来。以下是我在工作单位未公开精神病时所积累的经验与被裁员时的领悟:
把第一个月当作适应时间。不论公司在什么位置,你必须开拓一条新路线,调整起床与就寝时间,了解哪段时间来往的人最多,公共交通是否有空座等。在公司里会有自己的工位,你可以稍微装饰一下四周,不过我建议不要花太多钱。第一个月,只要做好以下两点即可:早点上班、勤打招呼。第一次上班,或者时隔许久再次上班,精神病患者对于自己能够(再次)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而感到兴奋,工作一两天之后便会感觉自己了解了所在单位的所有组织关系、人物性格、社会地位等。这可能是事实。问题是,你在这种兴奋状态下可能想要控制他人,或者表现自己,或者带着另一个自己上班。现在还不是在脑海里像这样加快进度的时候。对于职场,应该像寿命三百年的乌龟一样,慢慢适应。希望你可以明白这一点,不要操之过急。
不要搬家。有了工作单位,自然就会有人提议搬到附近居住。患者自己也会苦恼,如果距离工作单位比较近,可以减少上下班时间,十分方便。但是,我们精神病患者必须对住处问题十分谨慎,谨慎再谨慎。你才上班一周,突然搬家肯定会非常后悔。如果想搬家,至少应该提前三个月到半年开始规划。搬家并不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准备押金、月租,还要和中介、房东签约,收拾行李、适应新房间等,这些事情需要花费不少力气,绝非小事。所以,就算搬到一个不错的房子里,各方面都很顺利,也会产生不少压力。而且如果在工作单位附近找了房子,等到后来出现心理创伤时,便很难在附近活动,甚至无法外出。有位年纪稍长的前辈告诉我,他的父亲曾经告诉他,不论是学校还是职场,距离住处驾车大概二十分钟的路程比较好。二十分钟的车程,可以凝思,可以观赏窗外的风景,偶尔还可以步行(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此处的宗旨是,必须留有足够的距离整理思绪,生活和工作才会有所区分。
精神病患者必须警惕频繁的变化。参加工作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其他事情(空间、行为模式等)刻意保持稳定,几乎没有什么变动,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后援的角色。如果迫不得已必须搬家,不如快速处理,这样可以缓解一定的压力。搬家、收拾行李、布置房间,尽量在短时间内快速结束。
购买床上用品。上班族最需要的是睡眠,精神病患者最需要的则是优质睡眠。所以,对于患有精神病的上班族而言,床上用品可谓非常重要。不要只在地板上铺一个床垫,而是要攒点钱购买床架,并搭配自己喜欢的床上用品。这些东西都会影响你的睡眠,有助于你在晚上“很想睡觉”。这并不是让你一次性花大价钱买齐所有用品,只要慢慢改变就可以了。如果现在手头比较紧,可以先换个枕头,下次再换枕套。在床上度过的睡眠与休息时间,会为第二天储备能量,愉快的睡眠也可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如果你经常做梦,甚至全是噩梦,或者患有不安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则更加需要舒适的床上用品。到了新环境,比起寻找周围的美食店,应该首先创造安心、舒适的小环境,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放弃工作与休闲生活兼得的想法。至少在一年以内,职场生活与个人休闲生活很难并行,你必须了解这一点。你需要为工作付出很多时间,不论工作多么无聊,你都必须在公司消耗自己的时间。精神病患者很容易忽略照顾自己,所以有的患者会利用周末时间享受休闲生活(购物、去咖啡馆等)。就算休闲生活可以让你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也不会补充你的体力。周末疯玩的后果是,从周一开始便体力消耗殆尽。至少在前三个月,工作之外的时间必须集中于照顾自己吃饭、睡觉。你可能会对这种时间安排感到委屈。你想去咖啡馆写作,想去逛街,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生活的价值——如果心存这种想法,你会感到更加委屈。但是,说真的,职场生活初期如果像这样消耗时间,以后只会带来疲劳与体力衰减。
即使付费,也要处理家务劳动。就算只往来于住处与工作单位,我们的住处也会逐渐变得凌乱不堪。不过,我们显然没有时间和余力做家务劳动。这种情况下,哪怕叫清扫服务也必须解决。在工作单位累死累活,回来还要面对乱糟糟的房间,任何人都会感到生气。有句话说:“在奥斯维辛,放弃洗漱的人最先死去。”我们的住处便是我们的心态写照。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休息与在垃圾堆里休息,存在本质的不同。吃外卖、苍蝇乱飞、厕所手纸满地,在这种地方生活,难以保证第二天的体力。
上班越早越好。职场生活初期,我建议比上班时间早到三十分钟。这并不是让你在公司好好表现,而是因为公共交通不会那么拥挤,有助于保持好心情。
不要幻想努力就有回报。大多数精神病患者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了时间、努力等,应当劳有所获。这种想法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付出的劳动与所得不符,当然是不合理的。不过,如果在刚开始的几个月即表现出这种态度,公司就会找机会裁掉你,然后招聘一名新员工。所以,千万不要幻想努力即可有回报。
工作不要做得太好。刚开始不要过多显露自己的能力。只要早点上班,注意礼貌,职场生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担心自己被炒,所以公开自己一边运营自媒体,一边写书、做设计的经历,反倒会多出一些业务范围之外的工作。如此一来,公司本该花钱外包的工作也会成为你的“分内事”。就算我们的其他能力再怎么出众,公司当初录用我们也是另有目的。如果忽略本职工作,却在做其他事情,公司就会怀疑我们的能力。不要总是想着100%,甚至120%地完成工作,最好只做到70%~80%,然后提交给上司审核,以这种方式展现自己“循序渐进”的态度。
模拟学校式、医院式、军队式生活。找到工作的精神病患者,经常不知道如何适应职场生活。此时,可以借鉴学校、医院和军队的生活模式。首先是学校式:像按时上学、放学一样,遵守上班时间。然后是医院式:在医院里,负责的医护人员会确认并报告患者的一切,然后交接给下一个人。我们也要像这样处理业务并上报。最后是军队式:如果不想表现出自己的精神病症状,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语气不要太生硬,而是要尽量干练。着装方面,最好准备几套工作制服。工作时间应该各司其事,所以你要确认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处理完之后报告给领导,然后根据反馈进行修正。
合理分配时间。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时间分配也十分重要。工作越辛苦,个人时间就越少。如果感觉“自己的”时间被掠夺,会让你生气,加快疾病发作。在迫不得已必须占用自己时间的情况下,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是利用午饭时间,然后是早起处理业务,再然后是夜班,以及周末加班。如果必须周末加班(平时加班也无法完成工作),最好重新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大富翁(Monopoly)桌游的最初发明者是Lizzy Magie(Elisabeth Magie),她本来想通过游戏传递的信息是:地主得到了大多数的财富,而租客却很难生存下去,资本垄断是反社会的。大富翁最初名字叫“The Landlord‘s Game”,是一款反资本主义的游戏。
Magie只申请了500块的专利。
快三十年后之后这个游戏被一个失业男的剽窃了,他和邻居玩了几次后,改成了现在的大富翁,声称是自己发明的,后在游戏火了之后卖给了派克兄弟。
再三十多年后一个经济学教授创造了反垄断(Anti-Monopoly)游戏被派克兄弟告侵犯专利权。他们打官司拉扯中才重新发现了大富翁的初创始人是Magie,并给予了她相应的荣誉。
是不是很讽刺。
PO一下文章链接 trigger warning 有很多性侵行为的直白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