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份CS自学指南:这份指南是一名北大信科学生编写的维基页面,其中包含了一份可供参考的学习规划、必学工具介绍、经典书籍推荐,以及最重要的高质量公开课汇总。其中分门别类罗列的公开课(基本是国外知名公开课),可以认为是CS各门学科的标杆课程。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大部分高校的计科培养方案问题很大,存在过时、照本宣科并且难以适应工业界等问题。因此,我认为这份指南无论对于科班学生,转码人士,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或只是对计算机科学某个领域感兴趣的人士,都有很大的帮助。
挂个tag分享吧。或许想看公版书、想通过书籍学习外文的友友会用到的网站:Standard Ebooks
由该团队在古腾堡等免费公版书工程的基础上,制作排版更精良的电子书。
粗略看了一下,支持EPUB、azw3、kepub,以及技术较新的advanced epub,支持范围较窄。也可以线上阅读。
下载了本看看,排版确实比较细致,省去了在其他电书网站淘宝时,细节控发作的危险
查了下书伴介绍,可以通过募捐来申请制作没有的公版书。
不过我没有亲自尝试,不确定这个团队运作效率如何。
#长毛象安利大会
一人一句,大厂工时爆料
#工时 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时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班已成为常态,大厂工时排名显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5小时。加班文化背后的原因包括激烈的市场竞争、项目截止压力、企业文化和个人职业发展。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员工健康问题、工作满意度下降、创新能力受损……(来自微信公众号-前端也能这么有趣24/06/01)
阅读全文: https://att.laborinfocn5.com/articles/url?lk=https%3A//mp.weixin.qq.com/s/HLHiJLcQZ_yeUrtcSaWc8g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LHiJLcQZ_yeUrtcSaWc8g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iLFHL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01143207/https://mp.weixin.qq.com/s/HLHiJLcQZ_yeUrtcSaWc8g
某大厂员工:一张图证明公司要“裁员”了,厕所的纸“薄如蝉翼”,一擦一个洞
#用纸 公司突然开始严查考勤,特别是迟到早退、上班吃东西等问题,同时HR在工作群里要求大家要节约水电、纸张等。通知下发的第二天,我去洗水间上厕所,出来后洗手台的水变成类似一股细绳的流速了。月底身边同事少了好几个。(来自微信公众号-蚂蚁大喇叭24/05/31)
阅读全文: https://att.laborinfocn5.com/articles/url?lk=https%3A//mp.weixin.qq.com/s/qsNAxXSRk4mLscAWGpUWuQ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sNAxXSRk4mLscAWGpUWuQ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Ucjg3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01013758/https://mp.weixin.qq.com/s/qsNAxXSRk4mLscAWGpUWuQ
面向年轻务工者的“串串房”被称“白血病套房”?媒体调查
#务工者 当前租房市场出现了以低成本装修、低价出租的“串串房”,对租房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近期,一则租住“串串房”导致租客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记者采访发现与晓宁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网友爆出租住“串串房”的遭遇:装修材料……(来自搜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4/05/31)
阅读全文: https://att.laborinfocn5.com/articles/url?lk=https%3A//www.sohu.com/a/782732474_121218495
原链接: https://www.sohu.com/a/782732474_121218495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W0WiH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https://www.sohu.com/a/782732474_121218495
@shine 说起urban slum就不困了:2017年北京西红门镇火灾,之后习近平就开始清理“低端人口”。2012-2014,去过几次西红门镇,那时那里的状态,是巷子狭小昏暗、到处都是乱拉的电线、地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布。不是每个住所都有自来水和可冲水的厕所,而且,夏天时时断电。
北京著名的国际学校“王府学校”,一墙之隔的城中村,也是类似的情况:许多“私搭乱建”,一些私人盖的小院子没有冲水厕所只有旱厕(对这个印象异常深刻是因为有一次去的时候刚好月经……),到处都是垃圾,和一个村庄没有任何不同。
广州,中山大学对门的城中村。从中大南门走出去,步行15分钟就能走进去。2022年有一篇论文就是研究它的,它叫康乐村。2017年还有20块一天的住宿。
而且,西红门大火之后就开始驱逐居民。康乐村2022年年底也经历了封锁。政府加快速度把这些处在临时和悬浮状态的人从城市中心地带、“城里人”肉眼可见之处驱赶出去。这些人去了哪里呢?(我不知道,我也希望有人告诉我)
@board 求问大家是合租还是独居呀?如果是合租的话,室友是怎么找到的呢……?如果关系亲近的朋友都无法一起租(大概率),和不太熟悉的人一起租的话,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比如朋友圈点赞之交、小红书搭子、租房平台随机室友这种?
之前我短租独居过,觉得有一丝孤单,所以这次毕业后想优先合租(可能是在做梦) 提前感谢各位象友!
图解劳动法活动:补档
#加班费 以上真的就是我们本次图解劳动法活动征集的全部投稿。感谢大家源源不断的创作和投稿!之后会分期仔细讲讲每张图中的内容,对应手册的不同部分,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劳动法知识,敬请期待哦!(来自微信公众号-五年四班劳动委员24/05/28)
阅读全文: https://att.laborinfocn5.com/articles/url?lk=https%3A//mp.weixin.qq.com/s/XVvygFThuDcv78rJ0G5ElA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VvygFThuDcv78rJ0G5ElA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v18cY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528065202/https://mp.weixin.qq.com/s/XVvygFThuDcv78rJ0G5ElA
一/三
"乔治奥威尔的妻子Eileen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女作家和编辑,她生于1905年,是一位医生的女儿,书香门第。她在牛津大学获得了英文学士学位,然后又在ucl获得了教育学研究生,在那个年代能够获得这样教育背景的女性真的是人中凤凤。她1935年与奥威尔结婚之后就没有为人熟知的作品了,在1945年就早早因为子宫颈癌去世了。《Wifedom》这本书不仅是Eileen的生平本身,也关于这样的一位女性是如何被从奥威尔的叙事中被抹去的——这样的抹消,如果你要给奥威尔写一个传记,你要把他光鲜亮丽的身份立住,甚至是给男性作家被允许的道德困境的话,Eileen的贡献必须被抹去因为她既是他的妻子,也是她的女佣,他的编辑、经理和灵感来源,而且经常是他们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她全方位地创造了奥威尔作为一个作家所需要的所有条件,甚至在很多程度上是他的共同创作者和他的养料。
在奥威尔参加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如果你只去看他写的作品,你会觉得Eileen什么都没有干,只是在后方待着,等他回后方的时候陪他一下……但其实Eileen是奥威尔当时所在党派在西班牙的工作人员,她要管理前线战友的后勤信件、要务,还是这个党派的报社和电台的制作人。她的同事对她评价非常高,任务她是LP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最讽刺的是,间谍会认为她是重要目标。所以是Eileen在大量的时间内和间谍、监控去周旋……是Eileen在被“清洗”时带着他们的文件和护照逃出的办公室,半夜酒店房间被便衣冲进来翻个底朝天,她就默默地坐在床上看着他们翻,她坐的床的床底下藏着他们的护照、文件和好几把机关枪。是Eileen在这样全方位的兼容下生活了非常久,而她的经历被吸进了《1984》……她作为管宣传的工作人员,在和propaganda之间的关系、她的观察很多经历变成了奥威尔的书非常重要的养料……《Wifedom》的作者对这样的“隐身”的比喻是“魔术师的大变活人戏法”。比如奥维尔写自己回了酒店,房间里坐这两位国际纵队的人,这两个人怎么进来的呢?他们来干嘛呢?是因为他们要和Eileen谈事情。或者他写突然有一场交火,我赶紧给Eileen打电话问她的安危,接起电话的是党派的负责人,这是因为Eileen和负责人在交火的中心位置,而奥威尔自己去吃饭并且逃走了。"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
https://mp.weixin.qq.com/s/afg3zHPpEyRzSfOR1Aeh3w
『先问你一个小问题: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马云”这两个字,把时间设定在1998年到2005年,能搜出来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条呢?是1亿条,还是1000万条,还是100万条?
我在几个群问过,大家普遍的猜想是,应该是百万或者千万的级别。毕竟,互联网信息如此浩如烟海。马云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企业家,在网上留下的痕迹肯定是非常多的。
但实际上能搜出的全部结果如下:
用百度搜索,选定日期范围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马云的信息,总共是1条(2024年5月22日数据)。
而仅有的这一条信息,也是虚假的。点进去会发现,文章的发布时间其实是2021年,不属于上面限定的时间段,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索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那一段时间关于马云的经历、报道、人们对他的讨论、他的讲话、公司的发展史等等,我们能得到的有效的原始信息量,是零。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百度的问题啊?如果换必应或谷歌,会不会能搜出来?
我测试过,这两个网站搜出来的有效信息,和百度没有太大区别,比百度略多一些,但也只是个位数。更多的也都是时间紊乱的无效信息,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技术原因,被错误地抓取出来。
你可能还会觉得,是不是因为马云属于比较有争议的人,由于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所以他的信息才无法搜到?
但实际上,不仅仅是马云的情况如此,我们去搜马化腾、雷军、任正非等,甚至是罗永浩和芙蓉姐姐这样在那个时候红极一时的网红,或周杰伦、李宇春那样曾经火遍全网的明星,结果也都一样的。如搜雷军的情况,结果是这样的:
在测试过不同网站、不同人名、不同时间段之后,我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几乎所有在那个年代曾经红火过的中文网站,如网易、搜狐、校园BBS、西祠胡同、凯迪猫眼、天涯论坛、校内网(人人网)、新浪博客、百度贴吧、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甚至大部分网站是所有年份的信息都消失了。唯一例外的是新浪网,还能找到一些十几年前的信息,但也是极少数的寥寥几条,其他99.9999%以上的内容,全都消失了。
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文互联网正在迅速崩塌,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中文互联网内容,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我们原以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没有想到,这种记忆,原来是像金鱼一样的记忆。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何加盐公众号的主题是研究牛人,所以我需要经常查找他们的资料。
这两年来,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网上能找到的原始资料,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之前还能看到一些原始的报道,后来慢慢没有了;之前还能找到主人公的演讲或者他们写的文章,后来慢慢找不到了;之前还能看到很多采访或对谈的视频,后来慢慢消失了。
似乎有一个吞噬网页的怪兽,它沿着历史的时间线,从过去向着现在吞噬,先是小口小口,然后大口大口,把中文互联网的一切内容,以五年、十年为单位,一口吞掉。
等我们回过神来,会发现,在移动互联网之前曾经存在过的中文互联网的一切,不管是门户网站、机构官方网站、个人网页,还是校园BBS、公众论坛,还是新浪博客、百度贴吧,还是文件、照片、音乐、视频等,都已消失不见。
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因为换电脑,把一些照片和文章打成一个压缩包,存在某BBS上,几年之后发现,那整个BBS都没有了。我曾经用过hotmail的邮箱,里面有很多很珍贵的邮件,后来全都没有了。我还写过人人网、MySpace,后来全都没有了。
我们曾经以为互联网可以保留一切,但结果是一切都没能保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想,主要原因可能是两个:
一是经济原因。
网站的存在,需要服务器、需要带宽、需要机房、需要人员运维,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监管和维护费用,这些都是成本。如果是有战略价值(例如需要向外展示公司想要展示的信息),或者有短期流量价值(例如还时不时有较多的人上来看),同时公司账上也不差钱,那么还会有动力去维持。
但是如果公司在商业上走了弯路,没钱了,整个网站就会直接死掉。例如人人网就是典型代表。
即便公司还有钱,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网页一年到头都没有几个人来点击,对公司来说,就成了一笔负担,从经济上最理性的方法,就是直接关掉。搜狐、网易早年的内容大量丢失,以及以天涯论坛为代表的BBS集体消亡,都是这个原因。
二是监管原因。
总体而言,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是从无到有,从宽到严,从严到更严的过程。以前可以合法存在的内容,后来不符合监管要求了;或者是以前可以灰色存在的内容,后来被定义为黑色了。这些内容都会直接被咔嚓掉。
还有一些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舆论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极端,以前“只道是平常”的内容,在后来的舆论环境中显得非常尖锐、敏感,尽管不违法,但是可能激化矛盾,形成混乱,监管方也有可能会要求处理掉。
除了官方部门之外,愤怒的网友,也时时充当着舆论监管员的角色。他们会翻出十几年前某人无意中说的某句话,揪着不放,把人网暴至“社会性死亡”。
但监管上最重要的影响,还不是监管部门的处理或愤怒网友的攻击,而是它们会造成公司与个人的“自我审查”。
因为谁也不知道,网站上存在的哪一条内容,某人曾说过的哪一句话,会不会在若干年后,给当事人带来灭顶之灾。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些潜在的“定时炸弹”全部清除,也就是把网站关掉或者把内容全部删除。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会有其他很多原因。
例如,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不久,所有“yu”(南斯拉夫国名Yugoslavia的缩写)这个国际域名之下的网页内容全部消失了。又如,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曾经随处可下载的音乐和电影网站,就都消失了。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纯粹是由于自己的原因,不想在对外展示信息了,就把官网或个人主页关掉等等。
但这些原因都是次要的、局部的。整个互联网内容系统性的、大规模的消失,主要就是由于经济规律和自我审查。
本质上,互联网内容和生命一样,也受进化论的支配。其存在的标准只有一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争取尽可能多的注意力。
当一个内容能够在互联网上的海量内容中争取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而维持这个内容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监管成本和对抗监管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低时,这个内容就有可能存活在互联网上。只不过它有可能会换一种呈现方式,例如从文字变为图片,从静图变为动图,从动图变为视频,未来可能从二维视频变为三维全息视频等等。承载这个内容的平台也会变迁,从门户网站到BBS,到个人博客,到微博微信,到抖音视频号,到未来可能一个我们不知道什么平台。
当一个内容不能再吸引到足够多的注意力,或者维持这个内容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高时,这个内容就会从互联网上消失。以电脑为浏览端、以网页为载体的传统互联网的集体消亡,只不过是这种“信息进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已。
生物的进化秘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互联网内容的进化秘诀是“信息竞,注意力择,适者生存”。由于网络效应,这种竞争比自然界还要猛烈万倍,残酷万倍。传统互联网不是单个物种式的灭绝,而是几乎所有内容的整体性灭绝。
每一代新的互联网崛起,旧的互联网必将崩塌,时间二向箔是所有网站、所有内容无可逃避的宿命。
如果未来的文明是互联网的文明。我们这一代人,将是没有历史的。因为互联网没有留下我们的痕迹。
“没有历史”,这件事情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
我曾经为了写邵亦波的文章,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找到邵亦波2007年参加《波士堂》节目的原始视频,以及他妻子鲍佳欣以“文爱妈咪”网名在宝宝树社区发了好几年的帖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只能深深遗憾。
虽然《红尘已忘邵亦波》那篇文章,依然很受大家欢迎,短短一周就有70多万人阅读,2万多人转发,但我十分肯定,我一定还是错过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它们能呈现在那篇文章里,文章质量会更好。
但是我找不到,就只能让文章以不完美的方式呈现。
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对何加盐这样的研究者和写作者有用,我又不写这样的文章,互联网信息没有就没了,对我又没什么影响。
真的吗?
如果我们已经看不到马云的所有演讲,看不到任正非的以《我的父亲母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的所有文章,看不到段永平在雪球的所有发帖,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可惜?
好吧,你说你并不觉得可惜。
那如果我们已经搜不到黄峥的公众号,看不到张一鸣的微博,上不了王兴的饭否,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好吧,你说你也并不觉得遗憾。
那如果某一天,知乎如同天涯论坛一样没了,豆瓣就像人人网一样消失,B站好比新浪博客一样已无人问津,你会不会有点心痛?
如果某一天,你喜欢的微博博主所有的微博只显示“作者已设置只展示半年内微博,此微博已不可见”,你常看的公众号只显示“此账号已被屏蔽,内容无法查看”,你在抖音或小红书搜索某些信息,结果显示“作者已清空全部内容”……
甚至,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就像曾经存在过的bbs、贴吧、空间、博客一样,全部消亡……
你会不会为此难过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钟?
作为传统互联网的一代人,七零后、八零后已经找不回我们的历史。因为它们已经全部消失了。
新生代也许还能看看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也越来越多“三天可见”,越来越沉默不语。
唯一还在热情发圈的,只剩下一水的营销信息。
未来就连这些营销信息,也终将消亡。
如果一件事对我们很重要,而它正在消亡,我们有什么办法挽救它吗?
有人曾作出这样的尝试。美国有一个网站叫做“Internet Archive”,中文译作“互联网档案馆”,保存了很多原始网页。但是我试过,中文的原始网页,保存的很少,而且使用非常麻烦,搜索功能十分原始低效,和没保存差不多。
从技术层面来讲,保存从中国有互联网以来,到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十来年时间的所有网页,应该并不难,成本也不高,毕竟比起现在的视频时代,原始互联网的那些图文网页,占的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是,谁来做这件事,有什么动机?
商业机构不会做。因为没有任何商业利益。
政府或许可以像建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搞一个能保存所有网页的档案馆。但是政府为什么要花钱费力干这件事?除了保存历史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理由。再说了,就算是政府做了这件事,对普通网民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个档案馆肯定也会需要一定的登陆权限,以免信息被滥用。
况且,就算是有机构愿意做这件事,现在也晚了。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传统互联网的中文内容,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粗略估算,99%以上应该都已经没有了。
从某种意义上,何加盐写的牛人系列文章,也为保存这些牛人们存在过的历史,做出了一点贡献。如果我没有写他们,很多历史就已经在网上找不到了。但毕竟这也不是原始信息,只是经我整合过的二手信息。
现在的中文互联网上,这个世纪前十年发生过的所有重大事件,所有留下过深深痕迹的名人,目前还能找到的信息,几乎已经全是经自媒体编辑过的二手信息,甚至是传过多手,早已面目全非的信息。
关于它们的原始报道没有了,原始视频没有了,原始讲话没有了,原始的网友目击没有了,原始的评论没有了……
再过一些年,这些二手信息和N手信息,也都会消失。就像那些事件从未发生过、那些人从未存在过一样。
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现实。
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里,回首看21世纪的前二十年,将是没有历史记录的二十年。
我们是互联网时代消失的一代人。
如果你现在还能看到一些中文互联网的古早信息,那只是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
如果你明白了它们的转瞬即逝,可能会像临死前的浮士德一样感叹:
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吧。
但那抹余晖,很快将和你这句感叹一起,被时间的二向箔吞没,陷入虚空。
《三体》中,程心和艾AA还能有幸乘坐唯一的一艘曲率飞船,逃离正在二维化的太阳系。
而我们,连曲率飞船都没有。
逃无可逃。
现在你所看到的、你所创造的几乎所有内容,连同这篇文章,这个平台,终究也会淹没在虚空中。』
「人如果一旦工作特别忙,忙到没有生活空间和自己时间,其实一切都会在边缘,首先情绪会在崩溃的边缘,随时都可能发怒或者发疯,其次和其他人关系也都在崩溃的边缘,因为没时间和爱人相处,没心情和家人沟通,没机会和朋友和朋友联系,所有关系都岌岌可危。 」:<https://m.weibo.cn/detail/5036393145830309>
以上連結在中國可以訪問(限於嘟文發表之時及之前,之後不清楚;下面的則需要非常規手段)〜
【完成版锵锵发布 https://kolektiva.social/@astridn/112556705226303791 #完成啦 #完整中文版 】
上半本《酷儿:图解历史》(Queer: A Graphic History)咕出来唷嘿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8hzS8L9f1qVhwURn9XFTXz2MEtKTGdS/view?usp=sharing
鉴于原pdf排版就很鬼畜(一张图一页那种),我尽量快速排版了一下,也因为所使用软件等问题还存在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比如说部分图像被拉伸的问题,会在之后全本的版本里调整。
网络乞讨时间:如果你觉得我的翻译对你有帮助,可以在我的爱发电网页 https://afdian.net/a/runaneko 按照你认为的我的劳动的价值给我的许愿池中投币,一块两块也可以捏#お金ちょうだい
各位年轻的朋友,当你们成为大富翁,有闲钱给各种文艺和慈善项目捐款的时候,要记住两件事,首先别忘了你作为捐赠者,有什么基本权利。化缘行业有一份通用的自律文件,叫 the Donor Bill of Rights,规定捐赠者有以下权利:
1. 知道自己资助了个什么组织,组织的目标是什么,打算怎么花你的钱,有没有能力实现目标。
2. 知道组织的管理委员会都有谁,什么资质背景。
3. 查看最新财报。
4. 知道自己的赠款专款专用,没有挪用。
5. 获得感谢和认可。
6. 保护个人隐私。比如不能因为你给一家捐了钱,整个圈子都来烦你。
7. 可以和组织代表人员保持专业关系,不用被迫和他们交朋友。
8. 知道来找你捐钱的是志愿者、组织员工还是请来的化缘专家。
9. 可以主动退订组织邮件。
10. 捐款时可以提问,并得到真实回答。
https://afpglobal.org/donor-bill-rights
第二件事是,别忘了我。:)
干一天玩三天,三和大神:虚浮的自由与难以自拔的泥淖
#日结工 在这座超大城市里,他们没有一个自己的家,每天为了省钱住天桥下、公园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大厂拒之门外的年轻人们,在这里蜗居着,互相取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来自微信公众号-浪潮生活24/05/19)
阅读全文: https://att.laborinfocn5.com/articles/url?lk=https%3A//mp.weixin.qq.com/s/oGD8xZlTIjhs1C5qAB6ZmQ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oGD8xZlTIjhs1C5qAB6ZmQ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Jysum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520045542/https://mp.weixin.qq.com/s/oGD8xZlTIjhs1C5qAB6ZmQ
上班好苦想去海拉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