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有没有可能,🔥女觉得一个工具人女角色“冷静”/“克制”/“刚烈”,只是岸本齐史压根没想给她篇幅刻画个人情绪和心思,琳的行为动机完全可以用方便用来为男宝们推动剧情(顺势而为或制造冲突)一言概之。所以她是扁平的,男宝们是情感丰富而生动立体的。不过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烂话罢了,可见成名有多好,有的是小读者抢着帮作者弄拙成巧。

关于“作者已死”理论,有一个论点是,作者的概念本就是近代才被构建出来的,在更早的时期,很多文学文本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例如在中世纪,文学作者普遍是以“转述”的态度写作的,也就是创作内容并非自己独创,而更多是对古老传说、英雄事迹等等的记录和传承,因此中世纪文学作品以汇编合集为主,作者大多不可考。罗兰·巴特在《批判与真实》中提出,以作者为中心的传统本就不是先验的原则律令,或者历史悠久的传统,而是被建构起来的意识;他主张将作者的概念降格到纯粹的语法意义上,文本不再是作者个人私有的空间,读者成为了这个开放空间的主人。作者死去,因此读者得以诞生。

《排球少年》磨蹭到现在看到了第一季第十一集吧,和我实在没缘分,不打算继续看了。现在仍然觉得看运动番看一部汤浅政明的《乒乓》和一部《强风吹拂》就够了,运动番能表达的能超纲表达的都在里面了。

晚上又看了一遍tsn,这种信息密度轰炸没有一个对话是浪费的感觉好爽。

我爸真的是糊弄学大师,每次听他说话都能学到语言的艺术
我妈问:量子力学发明多久了
我爸答:有一段时间了

内心孱弱如杨治那样恋年长女性的顺直男自己代入儿子身份描写母亲(乔薇尼),神奇地共存着对母亲的敬畏和对母亲的女性身份的轻佻,一边感念母爱给予的力量一边让母亲陷入家庭主妇的丈夫出轨危机和雌竞焦虑,那种既视感也好像男的社会身份分裂,一边想她是母亲我曾依附她而活怎么可能不仰视她,一边又想母亲也是女人而女人怎么可能不是母狗。感觉这种顺男表达比紫狂写的干脆把女人都当母狗又会被女人的柔情侵蚀的黄文更可怕,可怕在前者披了张货真价实的人皮且确实骗过了许多人,而偶然的露馅让人瞥见藏在里面的东西,瞬间被恶臭到骇然。

我大概永远没法在纬度高一点的地方生存。尚且在南方一到晚上气温降低没有日照而陷入高度消极,何况白天都很冷的地方。

需要一种方式强迫自己走进生活,哪怕是用输出来倒逼自己接受现实的灌溉。

生草字幕组把之前nhk事件之泪纪录片播出的《她就是我~流落至巴士站,一位无家可归的女性之死》给汉化了,今天在b站和wb上传了熟肉(b站搜索 BV1C24y1i7bb)。

就是几天前我在象上推荐的日本去年旬报十佳影片之一《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的真实原型案件。(我看了纪录片受到极大刺激…很久不能平静。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希望tl上的各位小象能去看,包括后来的改编电影。)

nhk纪录片详细讲述了此次案件经过:日本新冠疫情初年,64岁的老妇大林三佐子因失业又无救济金,穷困潦倒以至于每晚在巴士站过夜。却平白无故被一个路过的涩谷男人嫌弃她脏让她滚,揪着她将她反复殴打…最终她被活活打死在街头。

这次事件被曝光后在日本20年年底到21年上半年持续炎上。最令人发指的是凶手本人是个有钱的啃老族妈宝男,并未真心忏悔恶行。仅说老妇很讨厌,自己只想教训她,没想到她不经打。

有很多女性为此崩溃在sns上疯狂发言:“如果是男性流落街头,你还敢动手打他吗?”甚至东京街头也出现以「她就是我」为口号的上百人游行,抗议国家自上而下对女性的压迫,也希望社会善待无家可归者。现在搜日网还有她们的呼吁之音。
@board

狂飙后期剧情是不是相比小说改了很多,指导组看着就像硬塞进来的。结局是挺仓促,扳倒高启强的关键也不是指导组而是人性的因果轮回,指导组的部分看着就更像过审魔改出来的了

上班就是为了摸鱼。能摸鱼就没啥好抱怨了。

“……厌女有奖赏,厌女是融入人群的直通车” 让我想起,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在家里你爸会希望你跟着他一起贬低你妈,至少我意识到了,至少这种时候我选择站我妈那边

张口闭口厂妹的当然也不会关心厂妹到底过的什么生活。2010年左右“打工诗人”郑小琼写过,每个月都有工友的手指被机器切下来,每年有几万根工伤造成的断指,如果排成一线能有多长呢。十多年后我也不觉得她们的境遇能好到哪里去,只是捂嘴更严了,不准声称有苦难不许不够正能量,她们被彻底折叠到很难看见。

每次路过陕西肉夹馍店都会想如果那个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可以在输入法里码出来,那很多事情进展也许可以表述为“biang字还没一点呢”

Show older
Retire Now!

这里是retirenow.top!我们的心声是——不想上班!我们的目标是——早日退休!